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栏
信息动态
时政要闻
他山之石
资料下载
 

思政课,回答“为什么”

2009年07月09日 10:43 佚名 点击:[]

转载:解放网-解放日报

新学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正式启动

思政课,更多回答“为什么”

本报综述(记者徐敏彭德倩)大学新思想政治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上,材料系学生小熊被生动内容吸引,听课笔记上写得满满的,带来的数学习题集早成了“摆设”……日前,记者在已开学的上海大学随堂听课,只见讲台上老师娓娓道来;投影屏幕中,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漫画及洪战辉等“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一一呈现;台下,100多名新生专注聆听。

今秋新学年,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方案调整,本科思政课科目由原先8门调整为4门。新课程教材力求将科学观点与最新素材结合,更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

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教材“红线”

在当今信息充分、思想多元的时代,“80后”出生的大学生有其特点:他们更多地关注具体问题,但对复杂的社会问题看得比较简单、片面;他们了解和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很高,也迫切需要理论的指导,但缺乏对历史的了解和比较。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思政课在“98方案”上进行调整,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率先进入大学课堂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细细翻阅,教材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开篇第一章是“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其后按社会公共生活、职业、家庭生活三部分,详述每个领域的道德和法律要求。

不少学生课后表示,社会的焦点、热点都进了课堂,共鸣中获得更多领悟。例如,新教材针对大学生网民众多的情况,添加了关于网络安全的法律知识,帮助年轻人懂得在虚拟世界中同样要守住道德与法律的“底线”。

上大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张丹华说,新教材强化了理论性,增强了思政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功能,这给一线思政教师们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充分消化吸收,避免教条式灌输,需要不断钻研。

少讲“是什么”,多讲“为什么”

大学生学理论,不但想了解理论本身,更想了解理论形成的来龙去脉,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指导作用。因此,专家们在编写新思政课教材时,力求精练,阐述理论时少讲“是什么”,多讲“为什么”。

调整后,本科生必修的思政课为4门。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整合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原“毛泽东思想概论”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整合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整合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此外,增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参与新教材编写的专家———华东师大教授陈锡喜、同济大学教授顾钰民,上海理工大学教授陈大文都强调,“整合,不是‘拼盘’。”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不是将三大理论“分割”开来讲,而是将其与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发展成果结合为一个整体,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更好融合,反映其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紧扣学生最关心、最想解决的问题

“在编写每一章内容时,我们都要充分考虑,哪些问题是学生最关心、最想解决的。”专家介绍说。

如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是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中,指导学生通过理论分析,形成正确认识———包括邓小平理论中对“共同富裕”观点的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论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等。在学生关心的“就业难”问题上,教材从分析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等客观条件入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

为上好新思政课,许多思政教师自暑假起就已开始接受培训,集中备课、研究教学方法、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有的高校针对新课程教材特点,重新组建教研组,进一步充实了师资力量。

上一条:“思政课”也能上得有声有色 下一条:在“红船精神”指引下——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侧记

关闭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360会员注册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电话:0795-3203978  马克思主义学院邮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