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省情教育 >> 绿色家园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栏
信息动态
时政要闻
他山之石
资料下载
 

八方云起·共舞蹁跹

2010年06月11日 18:16 佚名 点击:[]

湖区城市群新姿

心潮逐浪

智峰

浩瀚鄱阳湖,江西人民的母亲湖。

生态经济区,江西崛起的新希望。

那是怎样的一片水面啊!鄱阳湖不仅因其大而闻名,更因其美而著称;不仅因水而备受重视,更因湿地而备受国际社会关注。

那是怎样的一种豪情啊!省委、省政府作出事关江西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江西实践。在江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优美。赣鄱大地八方云起,主动对接,共舞蹁跹:

——南昌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的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

——九江加快临港产业开发,积极发展商贸旅游业,建成赣北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区域性物流枢纽和长江沿岸重要工业开发基地。

——景德镇大力发展功能陶瓷、结构陶瓷、生物陶瓷、工艺陶瓷和精品建筑陶瓷,培育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世界瓷都、赣东北工业重镇和文化生态旅游特色城市。

——鹰潭发挥铜产业基地、交通枢纽、旅游资源优势,建设世界铜都、赣东北物流中心和道教文化旅游城市。

——新余着力发展光伏、钢铁产业,建设世界光伏产业基地、国内特种钢材制造基地和赣西区域中心城市。

——抚州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医药轻纺和教育产业,创建工业新城和文化生态名城。

——上饶围绕打造赣浙闽皖交界区域的综合交通枢纽、产业承接基地、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旅游休闲基地和商贸物流集散基地,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抓紧谋划重大项目。

——宜春按照布局集中、开发有序、要素集约、生态优先的原则,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吉安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产业对接三个方面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保护好“一湖清水”的重大使命……

赣鄱儿女的心潮啊,和着鄱湖水,一浪高过一浪。承载着4400万江西人民的良好期望,朝着美好的未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鸣响了悠长的汽笛,义无反顾地扬帆远航……

南昌:区域发展争先锋

南昌,这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的核心城市,正大踏步走在“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崛起之路上。

南昌人认为,生态资源是南昌的最大资源,环境品牌是南昌的第一品牌,绿水青山就是南昌的金山银山。在发展实践中,南昌坚决不拼资源、不拼环境、不拼短期;严重污染环境的不搞、影响百姓安全健康的不搞;力求基础设施投入优先、生态维护投入优先、百姓利益投入优先。近几年间,南昌拒签了数十个投资大但污染重的工业项目,牺牲了短期的发展速度,保护了长远的生态环境和发展质量,为南昌的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积蓄了后劲。

城市发展,既要有经济支撑,又离不开生态保护。围绕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生态化这一中心,南昌市走出了一条协调经济和生态的发展新路。

生态经济产业化。南昌市通过优化结构、增强功能和实施3010工程,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积极培植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绿色环保产业。目前,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新能源和新材料、食品医药、服务外包、金融保险、生态农业等低碳产业已经成为南昌的重要支柱产业。面对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南昌通过制定扶持政策、设立专项资金、营造良好人才环境等,吸引了中兴通讯、用友软件、IBM、微软、日本富士通等国内外大型企业进驻。

产业经济生态化。近年来,南昌坚持“堵”、“疏”并举,大力推行“退城进郊”工程,花大力气调整工业布局,先后投资近20亿元,分期分批对市区污染源严重的企业实施搬迁;同时,通过抓好六大专项行动,即“工业园区未经处理污水零排放”、“赣江、抚河南昌段干流污染防治暨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污水零排放”、“城市中心区有毒有害气体零排放”、“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淘汰燃煤锅炉(窑炉)”和“尾矿库整治”等六大行动,切实推进绿色生产、绿色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良好的发展环境,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和人气,必将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背景链接】

南昌市拥有480万人口,是我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战略的主战场,其经济总量超过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一直被视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的核心城市和“领跑者”。2001年以来,南昌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四年翻一番,财政总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了三年翻一番。与此同时,南昌的环境非但没有破坏,反而得到改善,空气质量连续6年在中部6个省会城市中列第1位,并先后荣获了国家“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市长谈对接】

南昌市人民政府市长胡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旨在破解目前国内外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难以兼顾的时代难题,旨在走出一条中部振兴的新路子。这一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并进入到国家战略层面,显示出中央对江西发展的重视,也表明江西的发展新战略顺应了国家与时代的发展大势。作为经济总量占全省四分之一的南昌,地处这一经济区的核心,我们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将全力以赴,努力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领头雁”。

为加快南昌向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转变,南昌市今年以来积极推进山江湖工程,突出了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突出了环湖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了环鄱旅游的产业开发等。同时,南昌重点打造的光伏、LED、汽车及汽配三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可望达到2000亿元,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机电制造、医药食品四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可望超500亿元。

九江:通江达海扬优势

初冬时节,位于鄱阳湖畔的共青城热火朝天,国内外许多大企业纷纷来这里抢滩发展。共青城紧紧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重点抓好中国青年创业基地、中芬数字生态城、中加绿色经贸合作开发区和中加论坛永久会址、中航文化旅游产业等4个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把共青城建成生态优美、经济发达的湖区城市。这是九江市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山清才能水秀,保护“一湖清水”先要保护“一片青山”,没有“一片青山”就没有“一湖清水”。在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九江市启动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仅今年就完成春季造林面积97万亩;都昌、永修、星子等县还启动了环鄱阳湖景观林带建设。今冬明春,该市计划造林36.76万亩,重点打造“十里香樟走廊、百里昌九绿带、千里绿色通道、万亩精品园林”。该市大力实施农村污染控制工程、城镇饮用水工程等“十大工程”,全面开展五大河流水源保护区污染物零排放、工业园区污水达标排放等“七项专项整治行动”。同时,该市加强湖区环保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态环保综合监测体系,加强湖区水质、大气、湿地等指标监测,建立预报预警机制。此外,该市全面建设生态工业园,坚决做到高排放的项目不上,高能耗、低产出的项目不上,环保措施达不到要求的项目不上。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在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升级,实现更高层次的绿色发展。为此,九江市把发展生态经济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总投资10亿元的华航太阳能光电科技、2亿元的庐山区年丰百果园等一批新型工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农业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10亿元的归宗景区、4亿元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3.45亿元的鄱阳湖博物馆、国家级梅花鹿保护区自然生态旅游等项目正在积极筹备建设;永修县云山经济开发区已纳入第二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建设;湖口金砂湾工业园钢铁和化工2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共聚集项目33个;武宁节能灯产业聚集配套企业32家,年产量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2%以上。

九江市按照功能区划分,把工业集中到沿昌九高速、沿江区域,以工业园区为载体,重点推进共青城高新技术、城西港区新型工业、湖口钢铁、沿江造船、城东石化、瑞昌建材等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集聚,打造特色板块。同时,九江市大力发展鄱阳湖区特色农业,抓好“增粮工程”和鄱阳湖优质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构建庐山—鄱阳湖大旅游发展格局,把鄱阳湖打造成国内外著名的生态旅游休闲胜地。

【背景链接】

鄱阳湖水域面积和环湖岸线三分之二在九江市境内,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在九江市境内。九江市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470万人口中有300万人口在鄱阳湖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九江市受益最多、最直接,将为全市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提供有利条件,为发展生态农业、绿色食品提供良好的资源环境,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实现更高层次的绿色发展、科学发展。

【市长谈对接】

九江市人民政府市长曾庆红:鄱阳湖是世界的大湖、中国的名湖、江西的母亲湖、九江的生命湖。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不但直接关系长江中下游及中国东南腹地的生态安全,影响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大局,而且是江西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九江赶超发展的急切需求、广大湖区人民的强烈盼求。

九江拥有鄱阳湖三分之二以上的水面和湖岸线,保护鄱阳湖的努力从未间断,也将永不懈怠。我们将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主体作用,以湖泊的休养生息为最大的责任,全力保护好湖区生态环境;以人与湖泊的和谐共生为永恒的主题,致力建设好湖滨生态城市;以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的有机统一为发展的追求,大力发展好湖域生态经济,努力实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效益化,争当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排头兵。

景德镇:生态文化齐飞扬

景德镇市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抓手,打造优质生态圈,建设山水园林生态城市。全市空气质量365天优良,市民饮用水常年达到国家一类标准,连续5年获江西省设区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第一名,并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

该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该市建设优质水稻种植基地、乐平绿色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浮梁有机茶生产基地、水产养殖基地等四大生态农产品基地,初步形成自己独有的优势产业。

近年来,该市充分利用丰富的文物资源和陶瓷藏品资源,相继在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成功举办了文物藏品、近代陶瓷精品交流展近百场,吸引了大批客商前来投资文化产业。该市加快陶瓷产业创新升级,在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的扶持下,以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中心为依托,以陶瓷工业园区为平台,努力实现传统陶瓷科技化、日用陶瓷高档化、陶瓷交流国际化、创意产业市场化、陶瓷科研成果产业化,着力推进陶瓷生产、科研、教育、交流“四大基地”建设。同时,该市大力发展陶瓷创意文化产业,以兴建陶瓷创意产业园为龙头,利用好上百个工作室、上十个研究所创作平台,重点建设陶瓷创意设计工作基地、陶瓷家创新文化交流中心、陶瓷创意培训基地、国家陶瓷创意展示中心、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等。

此外,景德镇猛抓项目建设,迅速扩张经济总量,以增强发展后劲。他们积极打造航空产业基地,着力推进直升机博物馆和航空产业园建设。2008年以来,景德镇高新开发区、景德镇陶瓷工业园、乐平精细化工工业园共引进项目近百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达78个,实际进资48.63亿元,其中20多个重点工业项目已建成投产。该市以项目建设带动新兴支柱产业发展,一批重大项目得到了国家的支持。景德镇电厂“上大压小”工程已经开工,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天然气管网、机场扩建改造等重大项目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背景链接】

景德镇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核心城市,所辖全部县(市、区)列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范围。景德镇靠近长江三角洲,是皖浙赣三省交界区域的中心城市,全市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兼备,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的优势。景德镇农副产品、矿产、旅游等资源储备相当丰富,可与周边地区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依赖性和共生性。目前,景德镇已形成了机械家电产业、航空汽车产业、化工医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型陶瓷产业和特色食品产业等六大支柱产业,以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为先导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新能源、新医药等新兴产业突飞猛进。

【市长谈对接】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市长李放: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的具体实践。

景德镇是世界著名的瓷都,陶瓷历史文化悠久,生态环境优良,是国家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为全面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景德镇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坚持规划先行原则,开展了12项重要课题研究,着手编制《景德镇市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总体规划》以及环境保护规划、生态林业发展规划、水利建设规划等一系列专项规划;三是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开展了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景德镇电厂“上大压小”项目、景德镇机场扩建等一大批重大生态经济项目、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上饶:策应跟进鼓点急

本报记者张弛

上饶市科学谋篇布局,及时跟进、融入,主动全面对接,迅速描绘出一幅催人奋进的新蓝图:力争到2012年,全面实现“五个零排放”,江、河、湖水水质Ⅲ类达标率90%以上;建成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25个,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100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1.2%以上;建成1个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园、2个新兴产业园区和4个生态工业园,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5%左右……

上饶市积极与省里各项规划对接,把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建设生态城市、生态家园作为重中之重,谋划了136个重大建设项目,总投资达3450.45亿元,着力打造赣浙闽皖交界区域的综合交通枢纽、产业承接基地、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旅游休闲基地和商贸物流集散基地。

上饶市以鄱阳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为核心,全面启动了水污染治理、保护“母亲河”、绿色生态建设、生态园区建设、生态城乡建设、农村清洁能源、血防综合治理、节能减排专项整治、城乡垃圾集中处理、污染物零排放“十大行动”,推动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上饶市调整产业布局,严格禁止在“一湖两河”沿岸1.5公里范围内引进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的项目,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大力推进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坚决关闭“五小”企业。同时,上饶干群踊跃上山造林绿化,每年造林50万亩以上,让大片荒山荒地重披绿装。

【背景链接】

上饶位于江西的东北部,为赣、浙、闽、皖“四省通衢”之地。这里资源丰富,人文鼎盛,交通便捷。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从狭义上讲,上饶市内含处于规划核心区的鄱阳、余干、万年3个县;从广义上讲,则覆盖鄱阳湖水系信江、饶河流域的全部12个县(市、区)。全市现有鄱阳湖水域面积近300万亩,占鄱阳湖水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强。无论是流域面积、入湖水量、林地面积,还是水域面积,上饶均在鄱阳湖区位居前列,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要城市之一。

【市长谈对接】

上饶市人民政府市长董仚生: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重要城市之一,上饶市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统一部署,一是始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要继续按照“重规划、重项目、重行动”的要求,以鄱阳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为核心,大力开展“十大保护”行动,着力在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县(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重点工作上取得新突破。二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要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加快启动一批符合规划要求、国家政策鼓励的新能源、新材料等重大产业项目,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协调统一。三是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要着力推动宜居宜业宜人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积极推进铁路、高速公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和改善民生,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宜春:对接融入谋赶超

宜春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当成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赶超发展的一个新支点,抢抓发展机遇,科学谋篇布局,迅速跟进融入,主动全面对接。

当宜春市委、市政府吹响发展绿色经济、保护“一湖清水”的号角时,全市10县(市、区)以生态经济的理念来谋划工业发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生态经济的理念抓项目建设,更好地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坚定不移地选择了一条“绿色崛起”之路。今年以来,该市把100多家环境污染型、资源消耗型企业拒之门外,先后关闭12家产能1万吨以下造纸企业、3家皮革企业,淘汰6家水泥企业或生产线,查处违法排污案件84起。

在新的赶超发展中,宜春将目光锁定在“对接融入唱大戏”上。项目成了最强有力的抓手,宜春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机制,重点突出了明月山机场、咸宁至大余铁路、乐化至铜鼓高速公路等新一轮大项目建设,同时,举全市之力,聚全球资源,努力把宜春建成“亚洲锂都”,进一步提高开放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地的分工合作。

如今,在宜春,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活动一浪高过一浪,省农业生态示范区建设如火如荼。生猪养殖示范基地、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家禽养殖示范基地等不断涌现,形成“猪-沼-果”生态农业系列模式;新造和改造油茶林、毛竹林基地等上百万亩,为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打下良好的生态基础。

【背景链接】

宜春市境内赣江、锦江、抚河、潦河等水系都流入鄱阳湖,鄱阳湖水系占全市流域面积的98.4%,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宜春市在做大做强宜春中心城、努力打造江南生态休闲城的同时,积极引导丰城、樟树、高安三市繁荣壮大特色产业,加快融入环鄱阳湖城市群。

【市长谈对接】

宜春市人民政府市长龚建华:为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宜春市把战略转化为机遇,因势而动、乘势而进,做好“保护”、“发展”、“建设”三篇文章。一是全面保护生态环境。严格执行限额采伐管理制度,扎实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水土保持、农村清洁、城镇污水处理等工程建设,力争到2013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二是加快发展生态经济。以发展“三品”农业为重点,建设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园和农产品生产基地;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为核心,严把环保审批关,全力打造一批环保型工业园区;以明月山温泉风景区为龙头,努力建设集生态教育、生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景区。三是强力建设“生态宜春”。以创建“中部地区最佳宜居城市”为目标,力争2012年底前在全省率先获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称号。

吉安:保护发展两不误

吉安市以对历史、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两不误,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产业对接三个方面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吉安市始终围绕“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战略部署,以赣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为核心,全面加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绿色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专项整治。目前,该市中心城区螺子山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运营;全市13个县市的污水处理设施去年均已开工建设,建成后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7.8万吨。绿色生态建设上,吉安市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长防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退耕还林近100万亩,新增造林面积22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万亩,有效保护了全市林业生态。工业节能减排方面,该市始终注重坚决贯彻环境保护“三同时”、“三个坚决不搞”的要求,推进工业经济绿色崛起。

基础设施建设上,吉安市全面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泰和南车灌区续建配套以及井冈山拿山灌区等节水改造,提高灌区抗旱、防涝能力;推进新干黄泥埠、万安蕉源等一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提高水库蓄滞能力。通过改善水利基础设施,该市实现水资源特别是对赣江的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保障了区域内防洪安全、水生态安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

同时,吉安市立足可持续协调发展,积极对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建设,举全市之力打造“一走廊三基地”,即打造吉泰工业走廊,集中优势资源要素,把吉水至泰和70多公里沿线三县三区打造成集约发展的产业带和城市群,使之成为吉安经济新的增长极,并打造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全国知名的旅游观光休闲基地。

【背景链接】

吉安市位于赣江中游,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汇入鄱阳湖五大水系之一的赣江在吉安市境内河长289公里,占赣江总长的35.2%,总流域面积为2.25万平方公里。吉安全市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人口480万,辖十县两区一市。吉安是创造井冈山精神的红色摇篮,是彰显江南风韵的绿色家园,是充满发展活力的创业福地。目前,全市上下正沿着主攻项目、决战“两区”、跨越发展的思路奋勇前进。

【市长谈对接】

吉安市人民政府市长王萍:赣江之滨的吉安,当前最大的优势是红色精神,最大的品牌是绿色生态,最大最迫切的任务是加快发展。吉安将立足市情,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坚定不移地按照“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战略部署,积极主动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产业方面对接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我们已专门出台了促进全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文件,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低碳吉安”,要求实现碳排放年降低率达到4%,单位GDP能耗等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和省同期标准。为此,市里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5项主要任务:发展低碳农林产业、低碳工业产业、低碳能源产业、低碳服务业和建设低碳城市。

鹰潭:世界铜都迎机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获批的喜讯传来,百万鹰潭人民欢欣鼓舞。作为鄱阳湖城市群中的重要一“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于鹰潭来说,无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今年以来,鹰潭市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稳步实施以大铜业、大物流、大旅游、大框架城市和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四大一新”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以循环经济、节能产业为特色的工业经济,以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为突破口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鹰潭市所辖的鹰潭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贵溪工业园双双进入全省十强园区之列,龙岗新区、铜拆解加工区两个新兴园区也已显山露水。在园区经济红红火火的同时,鹰潭市没有仅仅盯住经济指标的增长,而是适时提出了绿色竞争力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3年来,鹰潭市先后拒绝了40多个环保不达标的工业项目落户,并优先引入了金田铜业、乌尔巴兴业铍青铜板带、万宝至微型马达等一大批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在产业布局上,该市把节能环保产业确立为优先发展产业,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以大力扶持,培育出了以三川集团的智能节水水表、贵雅照明和世纪阳光的节能灯等为代表的拳头产品。铜产业是鹰潭市在全国具有突出竞争优势的产业。在不断做大铜产业总量的同时,鹰潭市积极鼓励和引导铜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今年,鹰潭市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化危机为机遇,通过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破解企业融资难,帮助解决用工需求,使全市九成以上的铜企业实现了由粗铜加工向铜精深加工转型。同时,通过针对铜产业下游和关联产业大规模招商,鹰潭市积极打造水暖卫浴、印刷电路板、电线电缆、水工等六大产业转移承接热地,初步形成了上下游产品配套完善的铜产业链。

一直以来,在人们印象中,农村的垃圾治理是一个老大难问题。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上日程,如何建立完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从而确保鄱阳湖的“一湖清水”,成为我省一个亟待破解的课题。去年以来,为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鹰潭市把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当做一件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在全市3500多个村落社区启动了“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掀起了一场农村环境卫生的革命。如今,鹰潭广大农村地区不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契机,鹰潭市正朝着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典范区目标大踏步迈进!

【背景链接】

鹰潭市位于信江中下游,史称“东连江浙,南控瓯闽,扼鄱水之咽喉,阻信州之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解放初期,鹰潭还只是一个小镇,1983年完成了三级跳,升格为地级市。虽然人口少、面积小,鹰潭市却是我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旅游城市和交通枢纽:浙赣、皖赣、鹰厦3条铁路干线在这里纵横交汇,206、320国道和沪昆、济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这里还是我国最大的铜企业——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总部所在地,市区南郊的龙虎山则是世界地质公园和道教圣地。

【市长谈对接】

鹰潭市人民政府市长钟志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和具体体现,是实现江西加速崛起的重大战略举措。鹰潭市是鄱阳湖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因此,这也为鹰潭经济社会实现超常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近年来,鹰潭市高度重视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全面推进铜企业向精深加工转型升级,大力培植节能环保产业,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结构。为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我们将继续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推进和完善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确保各县(市、区)和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厂及时投入运营,不折不扣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5年下降20%的目标。

新余:积蓄能量攀高峰

今年11月,经科技部批准,新余市被正式命名为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这是继被确定为国家硅材料及光伏应用产业基地后,新余市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新余,再次在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实施产业分工中迈开大步。

近年来,新余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坚决贯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世界的眼光来谋划新能源产业发展,确立了新能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新余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确立钢铁、新能源、新材料为三大重点产业。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已基本形成了光伏产业、风电产业、节能减排设备制造业三大新能源经济板块。

新能源产业成为全市最重要的产业,由此带动全市工业经济超常发展、均衡发展、多元发展,实现了由过去“单臂擎天”向“多元发展”的华丽转身。2008年,新能源产业产值在全市GDP的比值已上升为32%。

新余市的光伏产业“醒得早,跑得快”,全市光伏企业现已发展到10余家,拥有近2万产业工人,形成了“硅料一硅片一电池片一组件一应用产品”完整的光伏产业链。作为全市光伏产业的核心企业,赛维LDK多晶硅片产能达1450兆瓦,实现销售收入过百亿元,是世界最大的多晶硅片生产企业,也是我国光伏行业的领袖级企业。

随着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永磁风力发电机的研制成功,新余市的风电产业开始起锚远航。作为全市风电产业的主体企业,江西力德公司启动了建设永磁风力发电机和永磁电机一期项目,项目达产达标后年销售收入可达25亿元以上。

目前,新余市以力德风力发电公司为基础,充分开发和利用江西特有的中重稀土资源优势,通过市场、技术和资本运作的有效结合,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取得稀土永磁材料和永磁电机产品的长期竞争优势地位,力争到2015年,把新余市建成世界最大的永磁风力发电机基地。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离不开节能减排。江西华电电力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螺杆膨胀动力机,能很好地利用回收散、蒸、余、废气和地热、过热蒸汽及70度以上的工业废水产生动力发电。该设备已在我国石化、冶金、电力、建材、轻工等行业的多个企业广泛应用,已装机150余台(套),装机容量达6万多千瓦,年发电量达4.5亿千瓦时。

一艘新能源产业的“航空母舰”,开始驶入一条科技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航道。

【背景链接】

新余市位于江西的中西部,境内山清水秀,生态优美,城市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配套,多项指标达到“中国人居环境奖”评定标准,已成为国家园林城市。袁河和孔目江两条河流穿城而过,其中袁河属赣江水系,断面水质达到或超过三类水标准。新余市是我省重要工业城市,是世界太阳能之城、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和全国精品板材基地,已形成以光伏、钢铁、电力、新材料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工业化率达56.9%。新钢公司钢产量居世界钢铁企业第56位。

【市长谈对接】

新余市人民政府市长李安泽:新余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成员,有责任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园林城市。

新余市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的战略思想,做到建设与保护并重、经济与环境双赢,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动力,围绕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着力打造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促使光伏产业、余热发电设备制造业和风电产业快速崛起,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城乡协调、生活富裕、生态优良的科学发展之路,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抚州:绿色崛起建新城

抚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现代工业新城和文化生态名城为总体发展定位,结合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积极谋划、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构建起“两区四基地”对接平台。

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该市充分发挥抚州农业特色优势,推进蜜橘、烤烟、蚕桑、白莲、麻鸡等16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抓好南丰蜜橘“双百”工程,确保南丰蜜橘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总产量100万吨以上、农工贸收入80亿元以上;发展大型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建成全国一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建立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该市大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重点推进国家大型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90万亩、总产量50亿斤、商品粮20亿斤以上,使抚州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

建立新型生物医药能源基地。该市扶持壮大珍视明、博雅、回音必、三和以及南城“建昌帮”中药等一批龙头医药企业,做强做大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东乡乙醇燃料、乐安生物汽油深加工、南丰生物柴油产业,积极申建核电站项目,全力打造新型生物医药能源基地。

建立现代制造业承接基地。该市把握区域合作分工定位,发挥“南昌远郊、闽台近邻”区位和交通优势,融入南昌,主动承接海内外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每年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企业200家左右,把抚州建成现代制造业的承接基地和配套加工基地。

同时,抚州市积极打造名优特农产品物流配送区和文化生态旅游精品区。该市发挥农产品丰富和物流大市的优势,以抚州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广昌物流队伍、南城运输队伍和南丰营销队伍为主体,基本形成集报关、仓储、装卸、电子商务为一体的贸工农一体化物流配送网络。

为扎实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抚州市积极推进生态经济一体化,当好“一湖清水”的“守门员”;突出发展新型工业,围绕建设现代工业新城的目标,推进“工业园区化、项目规模化、产业集聚化、企业园林化”,做大做强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建材、食品加工、有色金属、光伏能源等支柱产业;全力创建文化生态名城,优化发展环境,增强综合实力;同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开放兴抚步伐,在城市空间、产业布局、生态项目、农业发展规划等方面,加速对接,实现“绿色崛起”。

【背景链接】

抚州地处江西东部,东邻闽台,南通粤港,北靠省会南昌,自古有“控带闽越,襟领江湖”之称,是长珠闽三大经济板块辐射我省的过渡带和交汇点,被列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抚州现辖10县1区和1个经济开发区,面积1.8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88万。抚州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是著名的“才子之乡、文化之邦”。境内山地资源丰富,优质农产品众多,水资源充裕,生态良好,工业发展潜力大;森林覆盖率达61.5%,抚河为流入鄱阳湖的第二大河流,干流总长350公里,流域面积达16493平方公里,占鄱阳湖水系面积的9.75%。抚州良好的区位、资源及交通优势,对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联系和交往,具有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

【市长谈对接】

抚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张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江西崛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抚州市要立足自身经济、文化及生态、区位优势,主动对接,加快融入,参与区域经济分工与协作;牢固树立抓项目、抓投入的发展理念,积极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建设现代工业新城和文化生态名城,把抚州建设成为承东启西的交通大通道和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区、文化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区,推动南昌、九江、抚州城市群建设;坚持生态发展、绿色崛起,保护好、利用好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把抚州赶超发展推向新阶段。

上一条:八方云起·鄱湖春早 下一条:世纪使命·登高望远

关闭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360会员注册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电话:0795-3203978  马克思主义学院邮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