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省情教育 >> 璀璨文化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栏
信息动态
时政要闻
他山之石
资料下载
 

道教

2010年03月24日 11:13 佚名 点击:[]

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江西龙虎山是道教正一派的发源地,创始人为汉代张道陵及其曾孙张盛。张道陵被张盛尊为掌教、正一天师,因而又称天师道或正一道,为中国道教的鼻祖。金、元以后,正一派与全真派南北对峙,在中国南方、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诸国,有着广泛的影响。灵宝派■皂宗的祖庭在樟树■皂山,开创于三国东吴时的葛玄。刘宋时陆修静刊定了《灵宝经》35卷,编成灵宝科仪多种,于是灵宝派更为盛行,直到元代才归入正一派之中。晋代许逊是位治水专家,受到江西老百姓爱戴,各处建万寿宫祭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凡有江西人到的地方,就有万寿宫的存在,尤其明清时期,随着江西移民和江西商人的足迹所至,万寿宫遍布全国及东南亚,几乎成了江西的象征。许逊(许真君)也被奉为“净明”道的祖师,其影响在江西历久不衰。

[1]天师道

张道陵,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从小博览群书,通晓天文地理,尤精《老子千字文》。弃官隐洛阳北邙山,修炼道术。传说永元二年(公元90年),经鄱阳湖过信江,至云锦山,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因名龙虎山。在龙虎山创教三十年,从学者千余人。依据《太平经》作道书,奉老子为教主,伪托“太上老君”封为天师,成立道教组织天师道,因入道者须交五斗米,故世人又将天师道称为五斗米道。东汉末年,此教派在张道陵之子张衡、孙张鲁时期得到大发展。后裔承袭道法,世居龙虎山,并以张道陵为第一代天师。

张盛,字元宗,为张道陵曾孙。弃官修道,初居南郑(今陕西汉中),后移居江西龙虎山,奉张道陵为掌教正一天师。自称寻得祖师元坛、丹灶故址,从此定居下来,世代承袭,号称张天师,此为天师道第四代天师。

龙虎山天师府,全称“嗣汉天师府”,为天师道祖庭。天师府是历代天师生活起居和祀神之处,原称真仙观,宋代始建,明代在今址上清镇中心重建。后又经十多次修建,现存木构建筑均

为明清遗物。整个府庭是一座王府式的道教古建筑群,依山傍水,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古朴典雅,素有“南国仙都”、“南国第一家”之称。整个府第由府门、大堂、后堂、私第、书屋、花园、万法宗坛等组成,在布局和风格上保持了道教正一派神道合居的鲜明特色,是我国私第园林和道教建筑的艺术瑰宝。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道观。

[2]净明道

许逊,字敬之,西晋豫章人,祖籍河南汝南郡,曾祖许琰于东汉末年避乱定居南昌。许逊生而颖悟,尤其爱好道家法术,这在当时也是一种时髦。29岁学道,潜心修炼,不求闻达,以孝悌忠信教化乡里,后被尊为道教“净明忠孝”派的创始人。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出任蜀郡旌阳县令。在任十年,居官清廉,政绩卓著,人称“许旌阳”。后弃官返南昌西山,继续求道传教。当时江西各县洪水为患,许逊组织群众治水救灾,治水二十载。相传东晋宁康二年(374年)八月初一,许逊举家42人在南昌西山拔宅飞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便出于此。宋徽宗时许逊被封为“神功妙济真君”,又称“许真君”,在道教神谱中地位仅次于张道陵。

许逊死后,当地乡邻和他的族孙就其地建祠纪念,后来演变成“西山万寿宫”和“铁柱万寿宫”。

西山万寿宫在今新建县西山,始建于东晋,初名许仙洞,南北朝改游帷观,宋真宗时升观为宫,皇帝亲书“玉隆万寿宫”

赐额。政和六年(1116年),徽宗下诏以西京崇福为蓝本重建,兴建了正殿、三清殿、老祖殿、谌母殿、兰公殿、玄宗殿和玉皇、紫微、三官、敕书、玉册五阁,以及12小殿、7楼、3廊、7门、36堂,规模之大,“埒于王者之居”,成为中国最大的道教圣地之一。明正德年间,武宗皇帝题额“妙济万寿宫”,对宫内建筑又作了重大修葺,至清朝又增建了关帝阁、宫门。以后又历经废兴,至今仍存五殿和院墙、山门、仪门等。宫门之内,正殿琉璃为瓦,重檐画栋,金碧辉煌,气势宏伟。绣金帷里,真君塑像坐中央,坐像头部为黄铜铸成,重500斤。12真人分列两旁,吴猛、郭璞站立坛前。高明殿等三殿之前,6株参天古柏苍老遒劲,四季常青,相传最大一株为许真君亲手所植。宫门左侧的八角井,相传当年许真君铸铁为柱,链钩地脉,以绝水患。西山万寿宫香火极盛,特别是每年农历八月伊始,为纪念许真君生日,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

铁柱万寿宫遗址在今南昌市内翠花街,始建于东晋,初名“旌阳祠”,隋唐时改为铁柱观。后受到历朝皇帝的重视并多赐名,如唐懿宗赐名铁柱宫,宋真宗赐名景德观,宋徽宗赐名延真万寿宫,宋宁宗赐名铁柱延真之宫,元成宗赐名铁柱延真宫等,朱元璋曾亲幸铁柱宫。明中后期开始,铁柱万寿宫的祖庭地位逐渐为西山万寿宫取代。20世纪60年代,南昌万寿宫被毁,2001年底开始重建。新落成的南昌万寿宫景区位于南昌城南象湖风景区、面积约60亩的西南半岛。

此外,著名的道士还有南朝时期的陆修静。陆修静在庐山潜心修道十多年,整理道教典籍,完善斋醮仪式,从形式到内容对早期天师道进行改革和充实,为灵宝派、上清派及整个道教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一条:佛教 下一条:江西文化的活化石

关闭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360会员注册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电话:0795-3203978  马克思主义学院邮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