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高校党委: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发展现场会精神,推动全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更好地把握规律、增强实效、创新经验、夯实基础,进一步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根据中共江西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赣发[2011]14号)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省高校推进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围绕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关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工作要求,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以经济工作理念谋划基层党建工作,将项目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引入基层党建工作,在全省高校分类确定一批基层党建工作项目,支持高校确有亮点、具有推广价值的项目,推出和打造一批具有高校特色的基层党建工作品牌。通过抓党建工作项目,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努力破解一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难题,使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不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真正把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学校发展、服务广大师生、促进校园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项目类型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发展,坚持科学设计,分类设定,统筹推进,主要分为创新探索型项目、典型示范型项目和制度推广型项目三大类推进。
1.创新探索类项目。主要是针对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情况、新问题,设定从点上进行探索、试验、创新的党建工作项目。通过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限、定要求,进行目标管理、责任推进、过程督导、绩效考核,重在破解一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共性难题上积累经验。可称之为“小试”。
2.典型示范型项目。主要是基层党建工作经过探索实践确有亮点、初成规模、初见成效,可以在全校进行典型示范的党建工作项目。通过放在更大范围中去检验,变个性做法为共性方法,化一时举措为长效机制,推点上经验为面上模式,重在形成一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特色品牌。可称之为“中试”。
3.制度推广型项目。主要是经过创新探索、典型示范后,成效显著、成果突出、运作成熟、经验成型、可以上升为制度层面在全省高校推广实施的党建工作项目。通过及时总结、提炼经验,把实用、管用、成熟、成型的好经验、好做法,在进一步论证、评估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后,上升为制度层面,在全省高校推广实施,重在探索一条符合省委要求、具有江西高校特点的基层党建科学化新路子。可称之为“大试”。
三、项目申报
1.各高校根据本校实际和工作基础,就本校基层党建工作中亮点和特色做法,按照不同项目类别,向省委教育工委申报,并一事一项一报。
2.申报名额:本科高校每校申报项目不超过3项,高职高专院校每校申报项目不超过2项。
3.各高校确定申报项目后,在认真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好每个项目的实施报告,条理要清楚,文字要精炼,内容包括推进项目的背景、意义、思路、措施和效果等,字数不超过2000字。
4.申报截止时间为2011年11月2 O日。请各高校在此时间之前将项目实施报告和项目申报表(均须报纸质材料一式八份和电子版一份)报省委教育工委组织部,联系人:戴乐旺,联系电话:0791—86765051,电子邮箱:lewang8@sina.com。
四、项目评选
1.省委教育工委在各高校申报的基础上,组织对申报项目进行综合比较和论证评估,择优确定一批项目立项,并安排专项经费支持项目建设。
2.省委教育工委将建立全省高校基层党建项目库和年度管理台账,及时掌握项目实施的进度和质量,对优秀的重点项目进行全过程帮建,并在评估验收基础上进行总结推广。
五、组织领导
1.各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发展工作,不断强化“推进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发展就是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认识,将其纳入学校党建工作总体布局,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要牵头抓总,学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学校组织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具体抓,基层党组织书记要专责抓,严格落实工作责任。
2.各高校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在全省高校先后开展的基层组织建设年、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年、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年、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年和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年等活动中产生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成果,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创新方式和途径,把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分解成一个个具体项目,形成具有高校特点和本校特色的党建项目品牌。通过抓项目建设,实现基层党建工作从点上探索到面上推广、从重点突破到整体推进、从成功做法到长效机制的持续拓展和提升,使基层组织建设动力不断增强,工作不断深入,制度不完善,成效不断扩大。
3.省委教育工委将建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对党建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年度验收评估和综合评定,并把综合评定的情况纳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内容,对成效显著、表现突出的高校予以表彰;对于思想不重视、项目推进不力、进展缓慢的高校,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整改。
附:江西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探索型项目申报表
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
2011年10月24日
|